导读 日前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了2021年12月份运营数据,新增用户数和营收状况相较于此前的数据都不太乐观,出现了增长乏力的迹象。

过去的一年是5G用户数增长的“黄金期”,市场尚未达到饱和状态,增长空间较为广阔。然而,日前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了2021年12月份运营数据,新增用户数和营收状况相较于此前的数据都不太乐观,出现了增长乏力的迹象。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净增用户数仅为10.9万,中国电信净增用户数为49万,而中国联通移动出账用户则净减22.5万户。

用户数虽然是衡量运营商传统业务规模的刚性指标,但是在数字化转型中,另一种形式的“规模”也在向运营商发出挑战——在数字化转型的“竞技台”上,运营商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拓展新的价值领域,从而带来业务规模的跨越式增长,才是其当前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传统的“管道”通信市场已经达到高度饱和的状态,如果不考虑三大运营商的份额,而是将市场看成是一个整体,或许不太容易发生大幅度的变化。

如果把运营商作为一个孤立的观察对象,从数字化服务创新和转型产品尝试方面来看,运营商的不少案例算不上成功。在如火如荼的云计算市场,部分电信运营商由于云架构的部署而丧失传统层次结构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在面向最终用户的数字化产品市场中,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受制于用户体验、易支付性乃至平台中立性等;纵然在增长速度惊人的企业和行业信息化市场中,运营商也面临着行业经验积累不足而被“管道化”的危险。

我们认为,如果运营商期望在数字化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应当特别关注“数字业务使能者(Digital Business Enabler)”这一定位,并且通过具体的举措对该定位进行合理诠释。也就是说,运营商要跳出行业的局限,用更开放的思想,摒弃作为“信息化主导力量”的执著,把助力各方充分发挥信息化能力作为重要任务,通过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来获得自身利益。

举个或许不太准确的例子,之前运营商提供数字化服务,更多的把自己摆在了CEO的位置上:深入了解业务、搭建技术平台、实现客户获取、完成服务闭环,调动组织内各种力量开发产品,除此之外还要顾及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在此过程中,因更为关注“信息流”而成为总体资源的协调者,“业务流”和“资金流”的需求可能会被轻视或忽略——这会带来服务失败的重大风险。而作为“数字业务使能者”,运营商则应把自己摆在CIO的角色上,通过信息系统的外部性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业务的规划、产品的形态、服务举措的制定都通过开放的平台由专业人员完成,运营商通过发挥大数据能力(可靠灵活的数据运算和存储)、网络能力(快速可靠的信息处理和传递)、业务支撑能力(适应业务快速调整并支撑促销)等,让各类业务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实现。

在这种模型下,“业务和信息”两个重心受到了同等重视,风险却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这个例子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前些年运营商开展的各种“智慧类”项目最终都很难达到预期,但这些项目仍然由不同的主体持续推进着。经过数年的尝试和耕耘,运营商其实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使能”的观念也在不断强化。

然而,如下关键词仍然是运营商在转型期间值得重点关注的:开放(在开放合作中共同发现和创造新的价值)、动态调整(对市场的洞察,能力的发展要随需而动)、敏捷变化(运营要敏捷)。

尤其是随着云服务、云网融合、信息增值服务的成熟,运营商能够在本行业中找到更多的拓展机会。尽管传统业务领域的“规模”不再那么容易拓展,运营商在数字化服务大潮中仍然可以找到大量的机会。只是这需要运营商从相对封闭的体系中跳出来,利用好信息服务的外部性,探索作为“数字业务使能者”角色应如何行事,在与社会的共同进步中获得回报。这就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赋予通信市场的“新规模”。

原文来自:

本文地址://gulass.cn/need-change-roles.html编辑:清蒸github,审核员:逄增宝

Linux大全:

Linux系统大全:

红帽认证RHCE考试心得: